健康知识|心脏病怎么治疗,如何治好心脏病( 三 )


【注意事项】
术前需进行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术后6小时内止动 , 防止穿刺部位出血 , 并需要适当的心电监护 。
2、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植入永久性心电起搏装置 , 改善心动过缓患者心脏功能
【适应人群】
各种原因造成的心动过缓患者
【适应症】适合治疗伴有昏厥、黑朦、胸闷、乏力及心功能不全等症状的缓慢性心律失常 。
【技术优势】
保持房室同步 , 由心房跟踪实现频率适应 。 手术时间1-2小时 , 术后7天可出院 。
【临床应用】
心脏过缓是临床常见病 , 可由各种原因造成 , 心动过缓患者可以表现出全身缺血症状 ,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 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 永久起搏器的植入 , 用人工放电接替生物电对心肌进行刺激 , 进而使心肌产生收缩 , 达到改善全身血供的目的 。 目前技术成熟 , 应用价值高 。
【注意事项】
术后要注意:适当锻炼、避免过劳;生活规律、情绪稳定;定期到专科医院检测;避开特殊环境 , 防止干扰 。 [3]
3、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
●用介入方法取代传统开胸手术 , 根治动脉导管未闭患者
【适应人群】
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动脉导管未闭患者;有外科手术适应症者;肺动脉高压患者需做右心导管检查后方可确认 。
【适应症】
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等
【技术优势】
其最大的技术亮点就是通过较细的挠动脉进行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封堵 。 术后对于血运影响小 , 不易形成血栓 , 避免了感染 , 无需制动卧床 , 在极大的程度上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
【临床应用】
动脉导管未闭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 , 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占20% , 位于第二位 , 治疗不及时就会发生肺动脉高压 。 在传统方法中需要做开胸手术 , 风险大 , 并发症多 , 介入方法的出现使治疗过程变得简单实用 。
【注意事项】
术前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术前的相关检查及准备工作 , 避免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
4、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
●利用微创介入方法替代传统开胸方式封堵先天性房间隔缺损
【适应人群】
卵圆窝型单孔先天性房间隔缺损 , 缺损周围均有组织边缘者
【适应症】
先天性心脏病中的房间隔缺损
【技术优势】
该技术具有安全性高、避免了体外循环、胸前切口小、手术操作时间短、术中能清楚显示封堵全过程、位置准确快速等优势 。
【临床应用】
单发性房间隔缺损是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之一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血液动力学改变后会对氧饱和度产生重大影响 , 本术式取代了传统外科手术 , 具有痛苦小、风险小、恢复快等特点 。
【注意事项】
术后应当连续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6个月 , 并且在术后1、3、6月接受专业随访 。
5、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
●利用介入技术封堵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心室间隔缺损
【适应人群】
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心室间隔缺损患者
【适应症】
单发心室膜部间隔缺损、嵴内型心室间隔缺损或心室肌部缺损
【技术优势】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对比传统外科手术的优势有:创伤小、不开胸 , 只有米粒般大小创口;只需局麻 , 手术时间短 , 患者痛苦少;手术安全性较高 , 术后恢复快 。
【临床应用】
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 , 发展到最后可以引起多种并发症 , 患者最终出现心力衰竭 , 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 施治危及生命 , 本术式取代了传统外科手术 , 具有痛苦小、风险小、恢复快等特点 , 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理想术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