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山寺就是今江苏哪里,破山寺是如今的江苏哪里


破山寺就是今江苏什么境内著名的佛寺禅院?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 , 初日照高林 。
曲径通幽处 , 禅房花木深 。
山光悦鸟性 , 潭影空人心 。
万籁此都寂 , 惟闻钟磬音 。

注释:

(1)破山寺:即兴福寺 , 在今江苏省常熟县虞山北 。 后禅院:指僧人居住的地主 。

(2)清晨:指日出前后的一段时光 。 古寺:指破山寺 。

(3)初日:初升的太阳 。

(4)曲径:弯曲的小路 。 幽处:幽静的住所 。

(5)禅房:即后禅院 , 僧人的住室 。 花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 。

(6)山光:指初日照射下山上美丽的景色 。 悦:娱乐 。 这句是说 , 鸟儿在初日映照下山上美丽的景色中飞鸣自乐 。

(7)潭影:指山光和天色倒映在潭里的清澈淡秀的影子 。 这句是说 , 恬静清澈的潭影使人万念俱消 。

(8)万籁:各种声响 。 此:此时 。

(9):钟、磬(qing庆)寺院中诵经和斋代似是而以敲击发出信号 , 钟响开始 , 磬响停止 。

译文:

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 ,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 , 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
山光明净 , 鸟儿欢悦地歌唱 , 深潭倒影 , 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
万物一片沉寂 , 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

赏析一:
常建的诗在当世就颇受重视 , 这是一首旧日为们所激赏的诗篇 。 常建在这首诗中 , 通过新颖的构思 , 把当时佛教寺院的幽静环境和淡泊情志 , 生动鲜明地反映了出来 , 并表现为一种“静”的情趣 。 诗的开头 , 出以偶句 , 即所谓“十字对” , 一意到底 , 一气呵成 , 自然流畅 , 写出诗人清晨入古寺 , 即目所见的最初景象 。 平平道出 , 生意盎然 , 幽趣宜人 。 三四两句 , 随着诗人的行进 , 来到了僧人的住处:“曲径通幽处 , 禅房花木深 。 ”禅房深隐在花木丛中 , 象这样幽静的我地方 , 只有曲径可通 , 写出了一片富有色彩的静而有趣的世界 。 本诗最精采的正是这中间两联 , 抒写细腻 , 状物精微 。 “曲径”两句诗把禅房环境的幽静雅致 , 写得出神入化 。 “曲径”一作“竹径” , 也可通 , 但还是以“曲径”为佳 。 一字之差 , 意境不同 。 “曲”字写出诗人在竹木掩翳的曲折蜿蜒的小径上行走时的情景 , 转来转去 , 小径一直通到最幽深的地方 。 这才发现 , 在花木丛生处有一座禅房 。 “幽”、“深”二字把禅房所在位置的僻静凸现出来 。 禅房本是僧人们的宿舍 , 也是其日常生活之所 。 这里静谧清幽 , 毫无世俗尘嚣的烦扰 , 令人心驰神往 。 可见诗歌中的“炼意” , 是比“炼词”更为重要的 。 接着的五六两句 , 就这一诗意 , 进一步写出了这万象纷呈中的静的世界 。 上句写自由飞翔的鸟儿 , 在晨曦映照下的山上娱乐自行;下句写名利场中的人 , 在澄澈的潭影的反照中万念俱消 。 这里 , 不仅正面写了禅院幽静的环境 , 也写了幽静环境所给予人生启示 , 极富禅理 , 却又自然生动 。 结尾两句 , 正是这一禅理意趣的反映 。 此时 , 古寺万籁俱寂 , 没有尘世的喧嚣 , 只有那回荡在寂静山林中的阵阵的钟磬声音 , 更加使人感到了禅院生活的宁静幽寂 。 全诗风格清丽 , 意境幽绝 。

赏析二: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 , 寺指兴福寺 , 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 , 到唐代已属古寺 。 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 , 笔调古朴 , 描写省净 , 兴象深微 , 意境浑融 , 艺术上相当完整 , 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