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离思五首原文加赏析 元稹离思五首原文加赏析内容


元稹离思五首原文加赏析 元稹离思五首原文加赏析内容

文章插图
1、离思五首
元稹 〔唐代〕
(1)
自爱残妆晓镜中 , 环钗漫篸绿丝丛 。
须臾日射胭脂颊 , 一朵红苏旋欲融 。
(2)
山泉散漫绕阶流 , 万树桃花映小楼 。
闲读道书慵未起 , 水晶帘下看梳头 。
(3)
红罗著压逐时新 , 吉了花纱嫩麴尘 。
第一莫嫌材地弱 , 些些纰缦最宜人 。
(4)
曾经沧海难为水 , 除却巫山不是云 。
取次花丛懒回顾 , 半缘修道半缘君 。
(5)
寻常百种花齐发 , 偏摘梨花与白人 。
今日江头两三树 , 可怜和叶度残春 。
2、赏析
(1)其一
其一是回忆情人晓镜中残妆慵懒的可人情态 。诗人同韦丛结婚 , 二人恩爱无比 , 这首诗是“思”情人一夜恩爱晓起后残妆慵懒的动人情态 。诗人不直接去抒写 , 而是“自爱残妆晓镜中”的情人 , 残妆晓镜中的她 , 钗环参差不齐 , 绿色丝缕丛杂不整 。很快日出东方映照面颊红如一朵胭脂 , 脸庞肌肤红润柔腻好像要立即融化消溶一样 , 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明丽动人娇媚的风姿 。
(2)其二
元稹这首诗的一、二句 , 也给人以超凡绝尘之感 。碧山清泉漫流 , 万树桃花掩映 , 已非崔护《题城南庄》“人面桃花”小家碧玉 , 楼中丽人定是美艳绝伦的仙姝无疑 。置景由远及近 , 敷色自浅人深 , 焦点渐次凸现 , 为人物登场设置了悬念及具体环境氛围 。诗是有声的画 , 画是无声的诗 。如果两者与规定戏剧情景浑融 , 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绝佳艺术效果 。
三、四两句推出人物 , 工笔细描闺中“画眉”故事 , 对照着笔 , 角度则从一方眼中写出 , 此亦有助于丰富潜在的戏剧因素与人物心理层次 。“闲读道书慵未起” , “道书”不管是致用明道的儒家经籍 , 或是羽客仙心的方外秘篆 , “闲”字传神地刻画了心不在焉的可笑情态 , 是一层深曲对比;“慵”既描述一方眼中的楚楚可怜 , 又流露无限呵护挚爱深情 , 是二层深曲对比;风光旖旎的闺房之乐出以如此潇洒高雅笔致 , 是三层深曲对比 。“水晶帘下看梳头”也有许多曲折:水晶帘与美人妆 , 一层;情人眼里看与被看 , 又一层;好景不长 , 水月镜花 , 则更深一层 。苏轼《江城子》词云:“夜来幽梦忽还乡 , 小轩窗 , 正梳妆 。”同样以“乐境写悲哀” , 同样表现对亡妻死生不渝的深长思念 , 同样打破并浓缩了时空界限 。所不同的是 , 苏词托之以梦 , 入而即出 , “相顾无言 , 惟有泪千行”;元诗则沉浸一往情深的回忆 , 仿佛在银幕“定格” , 痴看而竟不知所以了 。水晶帘下看梳头”感性的神往 , 都能引导读者走向真善美诗境 , 从而具有普遍的道德价值与美学意义 。
【元稹离思五首原文加赏析 元稹离思五首原文加赏析内容】(3)其三
这首诗运用了暗喻的手法 , 首二句写著压的红罗总是追逐新颖的花样 , 就好像别的女子总是一个比一个动人 。绣着秦吉了花纹的轻纱染上了迷人的酒曲一样的嫩色 , 你不要说纱太薄 , 因为只有这样的纱才是最好的 。正是因为亡妻韦丛典雅淡泊 , 贤惠端庄 , 诗人才把她比作经纬稀疏的纱布才是最好的 , 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 。却也只有深情者才能才能表现出这种天长地久的真挚 。
(4)其四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 , 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 , 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 。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 , 写得曲折委婉 , 含而不露 , 意境深远 , 耐人寻味 。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 , 除却巫山不是云” , 沧海无比深广 , 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 。巫山有朝云峰 , 下临长江 , 云蒸霞蔚 。据宋玉《高唐赋序》说 , 其云为神女所化 , 上属于天 , 下入于渊 , 茂如松榯 , 美若娇姬 。因而 , 相形之下 , 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 。“沧海”、“巫山” , 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 , 诗人引以为喻 , 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 , 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 , 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 , 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 , 因而除爱妻之外 , 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 , 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 , 但像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 , 也确乎是很少有的 。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 。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 , 懒于顾视 , 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 。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 , 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 , 是尊佛奉道的 。另外 , 这里的“修道” , 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 。然而 , 尊佛奉道也好 , 修身治学也好 , 对元稹来说 , 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 。“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 , 而且 , 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 。
(5)其五
“寻常百种花齐发 , 偏摘梨花与白人” , 春天里百花齐放 , 诗人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与自己的妻子 , 那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 。春天百花争奇斗艳 , 诗人摘了梨花 , 不就是因为自己的妻子不像其她女色 , 不仅贤惠端庄、通晓诗文 , 更重要的是出身富贵 , 却不好富贵 , 不慕虚荣 , 就好像那洁白的梨花 , 静静地在枝头绽放 。可是 , 妻子已经过世 , 满树的梨花凋谢了 , 只剩下绿叶 , 孤零零地度过残春 。诗人把运用比喻的手法 , 把梨花比作妻子 , 自己比作绿叶 , 抒发了对亡妻的无尽怀念 。

    推荐阅读